媒体报道

金华日报:以“六力”为指引推进“双高计划”建设 构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县域模式

来源:金华日报 媒体级别:地市级  单位:     作者:李昌祖  日期:2025-10-27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服务区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主线。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行政单元,县域是推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关键点,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更为紧密,理应拓展服务边界,做好县域服务工作。职业教育是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柱,教育强国的“六力”要求为职业教育融入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系统性框架。就当下而言,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的重大实践使命。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顺应时代需求,把握时代脉搏,努力扛起现代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学校扎根金华大地办学,根植义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坚持深化“义乌发展经验”,以“双高计划”建设引领学校改革创新发展,对照“六力”要求精准锚定义乌“市场驱动型经济”的独特基因,实施“六大提质增效行动”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融合发展,探索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助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典范的“产教城一体化”协同发展之路,续写“创业城孕育创业校,创业校成就创业城”的办学佳话,为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义乌模式。

实施党建思政提质增效行动 强化思政引领力

坚持校地党建联建机制,推动学校资源与义乌县域资源的精准匹配,健全“大思政课”育人体系,打造“真理的味道·望道行”思政品牌,深化以“创”为魂的三全育人新模式,以“红色引擎”驱动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协同发展,形成高质量党建统领事业高质量发展格局,为职业教育“一融双高”提供可复制的县域方案。一是党建联建聚力推进“一融双高”。联合义乌市委出台《uedbet,uedbet体育推进校地党建融合的实施方案》,创新“双主体、五集群、多联盟”校地党建联建新模式。二是校地联动合力构建“大思政”育人生态。把信仰之源作为首要思政元素,将义乌望道红色文化、百年商贸文化全面融入办学全过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改革,打造具有义乌味、高职味、创业味、实践味的“大思政”育人生态。三是迭代“创”文化育人品牌。坚持以“创”立校,创新开展校本整体性、系统化育人品牌“麦穗”计划,设计实施百个专创实践项目,打造活力焕发的“创”文化育人品牌。

实施“五金”建设提质增效行动 打造人才竞争力

坚持“把大学办在市场上,把内涵建在产业上”的办学理念,以义乌产业真实需求为原点,深化“五金”建设,全面提升关键办学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匠人”“新业人”“新义商”,为“服务市场”“创造市场”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一是打造产业适配的高水平专业群。服务义乌“世界小商品之都”支柱产业转型需求,构建面向“新型贸工联动”的专业群体系,打造以国际经济与贸易、大数据技术专业群为引领的七大高水平专业群。二是打造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出台实施《双聘制人才管理实施细则》,选聘行业权威专家、知名企业家、技能大师等担任产业教授,参与教科研工作;选派博士、教授、高水平创新团队等担任科技副总、技术导师,助力企业开展产业研发等技术技能创新服务。三是打造高质量情境化的教育教学资源。打造集高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产业培训、科技创新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型产教融合金基地,开发数字贸易、小商品制造数字化等产业指向的金课体系和一流核心教材。

实施科技创新提质增效行动 激活科技支撑力

基于义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强化立地式研发理念,激活科技支撑力,不断丰富职业教育科技创新的独特内涵,从平台、团队、项目三个维度来完善区域技术技能发展体系。一是强化科研平台建设。持续深化“国家—省—市—校”科研平台矩阵建设,打造国家众创空间,建强浙江省示范性青创空间,建好金华社科智库和金华市重点实验室。二是深化创新团队培育。对标创新强省战略,对接“互联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科创高地建设需求,发挥国际贸易、智能制造、跨境电商、创意设计等专业优势,建设10个产业特色鲜明的科研创新团队。三是优化科研项目牵引。基于区域产业实际,瞄准产业高端与高端产业,精准把握区域企业需求,深入推进“产科贸”融合。

实施公共服务提质增效行动 加大民生保障力

立足区域需求办学,进一步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实施公共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将办学全面全方位融入金华义乌经济社会发展,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来增进民生福祉,推进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一是构建县域协同的公共技能服务体系。学校成立技能人才评价中心,面向社会人员开展互联网营销师、电子商务师等岗位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加快推动区域技能型社会建设。二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依托全日制招生专业,面向社会开展学历继续教育,形成学历继续教育与培训并举并重、共同服务终身学习的办学格局。三是完善东西协作的共同富裕体系。与甘肃、青海、四川、新疆等地开展电商精准扶贫对接,打造全国推广的“甘肃广河实践”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实施产教融合提质增效行动 增强社会协同力

锚定产业、行业与企业发展需求,坚持教科人一体化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耦合,打造“一体化协同、实体化运作、矩阵化服务”的产教融合新模式。一是一体化推进教科人协同发展。坚持“产业、科技、教育”一体化融合发展,深化“政府牵头、行企参与、学校主体”的多元主体办学机制改革。二是实体化运行国家级义乌自由贸易发展区市域产教联合体和全国国际贸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体聚焦新型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直播电商、国际物流、现代金融等新质生产力产业,优化“政校园行企”多方协同、运转高效的组织架构,校地高水平共建共享高技能人才育训中心、高层次人才引培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共同体发挥中国小商品城集团数字贸易履约服务商作用,实施中国(义乌)国际贸易研究行动计划,开展Chinagoods、阿里巴巴国际站人才联培项目,不断优化产教供需对接机制,为贸易强国建设提供强大人力资源支撑。三是矩阵化打造产业指向型产教融合新载体。对照义乌重点产业链人才需求,开发典型岗位能力图谱,深化建设现场工程师学院、5个产业学院和N个特色企业学院,为教育赋能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实施开放办学提质增效行动 提升国际影响力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和区域外向型产业发展,走深走实国际化办学特色,以优异成绩通过全国首批来华留学生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认证。一是“搭平台”推进“点上突破”向“面上推进”转变。搭建国际化发展平台,与国外高校、企业构建友好往来关系,实现资源的国际化共建、共享。二是“引进来”实现“资源输入”向“在地国际化”蝶变。与国(境)外100多所高校和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结合义乌商贸特色打造“国际创客园”,探索“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品牌,做实在地国际化办学特色。三是“走出去”助力地方“商品输出”向职教“标准输出”升级。建成摩洛哥义乌商学院、马来西亚“丝路学院”,开发并被国(境)外采用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标准及外贸跟单实务等课程标准获得摩洛哥职业教育与就业发展办公室官方认证。联合义乌市人力社保局向18名外籍青年发放全国首批外籍人才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国际商贸AI应用”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以人才标准化撬动产业全球化,打破企业“走出去”的人才瓶颈,提升义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新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WUpHoCHRAfvLfmDCnQBDw

上一条:光明日报:“金课”又拿奖!浙江义乌这所高校的大思政课频频“出圈”

下一条:潮新闻:“数字商贸”社科之家开展“国际丝路文化交流”主题研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