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国际商贸名城义乌,前身为1993年义乌市人民政府与杭州大学联合创办的杭州大学义乌分校,2002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公办高职院校。学校占地面积1000余亩,自然风光秀丽,建筑风格独特。下设9个教学单位33个招生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3万余名。

 办学以来,学校坚持深化“义乌发展经验”,秉承“尚德崇文 创业立身”的校训精神,坚持“根植义乌、服务区域、走向国际”的办学定位,走出一条以“创”立校的特色办学之路。学校是浙江省高职高水平学校、浙江省优质高职院校、首批浙江省创业型大学建设试点院校,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连续两年上榜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60强榜单、全国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名单、全国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名单,荣登《2023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人才培养卓越校”“服务贡献卓越校”“产教融合卓越校”全部榜单。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学校现有教职工7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43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6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全国技术能手、浙江省“万人计划”传统工艺领军人才、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浙江省首席技师、浙江工匠、浙江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等省级以上人才50余人次;获批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7个;境外留学访学三个月以上专任教师占比4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比90%以上。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内涵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学校拥有国家骨干专业6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优势专业5个、省特色专业5个、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2个;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国家精品课程3门、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项;获批国家级规划教材20本,主编教材获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1项;主持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项,学生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33项(其中一等奖6项);开展“1+X”证书试点30余个;牵头成立全国直播电商职业教育集团,开发全国首个直播电商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学校主持国家科技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6项;建有2个产教融合联盟(职教集团)、5个产业学院和1个混合所有制学院;获批省级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12个、产教融合示范基地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成为全国首批“教育部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全国示范基地”;获得国务院领导及省领导肯定性批示建议10项。学校主动融入和服务区域发展,牵头成立全国数字商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义乌自由贸易发展区市域产教联合体。开展各类培训,近五年受益5万余人次。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办学特色,“双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校设立全省首个实体化运作的创业学院,建有创业园、创意园、国际创客园等近5万平方米的“三园两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校获评国家众创空间、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浙江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位列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指数榜首,“创”系列文化三次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学生创业项目连续三届荣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1金2银。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率多年为12%左右,60%以上毕业生留本地就业创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构筑创意设计高地助力区域时尚产业转型升级。学校运营的义乌市创意园是全国首个以“小商品创新设计”为主要研发方向的创意文化园区。园区是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浙江省高等学校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省级示范性青创空间,拥有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国家林产品创意研发中心2个研发平台,入驻文创设计机构、产品研发科技型企业60余家,是中国美术学院等150余所高校设计专业实践基地。园区年均累计服务生产企业3000家以上,创意产值累计近4亿元。

 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不断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学校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需求,与国(境)外100多所高校和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成立海外分校——摩洛哥义乌商学院,与新西兰北方理工学院、意大利佛罗伦萨自由美术学院分别举办国际商务、产品艺术设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设立6个海外师资培训基地,在马来西亚、西班牙、摩洛哥分别成立“义乌丝路学院”。累计培养国际学生1.2万余人次,国际生规模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开设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9个语种课程,语种数量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一;建有全国首个县级市HSK考点。学校连续两年位居浙江省高职院校国际化总体水平前三名。

 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贡献度,朝着“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的特色鲜明高水平高职院校”目标奋勇前行。 

(数据更新至2024年4月30日)